
手机访问更快捷
安卓版
营销推广更便捷
1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
1.1 城区污水工程存在问题
(1)现有污水管网对水体的污染依然存在。由于部分城区仍为合流制,无法避免雨季污水进入河道产生污染水体的情况。
(2)现状排水系统不完善。部分街坊和城中村尚未修建排水站或收集的污水未能排入污水厂,部分现有站已无法利用。
(3)污水厂处理效果不稳定。污水厂现状由于部分采用雨污合流制体系,雨季时污水量较大,对污水厂产生短期负荷冲击,对污水厂处理效果带来不利影响。
1.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
(1)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特点。邹城市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:生活洗涤污水,如洗衣、淋浴、冲刷地面等;二是厨房污水;三是粪便及其冲洗等排水。
(2)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。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、氨、氮、磷以及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卵等,一般BOD5≤150㎎/L,CODcr≤350㎎/L,NH3-N≤35㎎/L;pH值6-8,SS≤400㎎/L,色度(稀释倍数)≤100,从数据上分析,农村生活污水含极少量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,氮和磷占一定量比例,水质波动比较大,可生化性好。
(3)农村生活污水的时空分布特征。
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与农村经济发展程度、人口密度有直接关系,镇区生活污水排放比村庄生活污水排放多,经济发达的乡镇比欠发达的乡镇生活污水排放多,太平、北宿等乡镇的农村居民生活排水量较高,污水中的氨和磷浓度也相对较高;而有机物含量则较欠发达乡镇要低,经济欠发达的田黄镇、张庄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,但污染物浓度高。
2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
(1)“微动力厌氧好氧+景观绿地”治理技术。
该治理工艺利用生态系统治理的方法来净化污水,仅需微动力或少动力,运行成本较低,管理相对简便,同时兼具美化环境的效果,该模式适宜大型分散式污水治理,污水量可为50~200m3/d,服务人口约为250~1000人,60~250户。其工艺流程为:污水→格栅→微动力厌氧好氧池→沉淀池→景观绿地→排放该技术将微动力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,与纯粹的生态治理工艺相比,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,治理效果稳定可靠;运行成本低,污泥产生量少,维护简便,景观绿地可美化周边环境,二次污染少。
(2)“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”治理技术。
该治理工艺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,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CH4、CO2和水,达到净化治理生活污水的目的,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,污水量宜20~50t/d,服务人口约100~250人,25~60户。其工艺流程为:
污水→格栅→前治理区(厌氧发酵)→后治理区(生物滤池)→排放。
该技术将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农村沼气能源、生态农业相结合,治理效果稳定可靠;运行成本低,维护简便,二次污染少。
(3)“地埋式无动力厌氧治理”治理技术。
该治理工艺是在普通化粪池上加以改造形成的,其治理工艺也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发酵、分解作用,达到污水的净化,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,污水量宜50~150t/d,服务人口约200~500人,50~100户。其工艺流程为:污水→格栅→多级厌氧→接触生化→排放。
该技术将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农村沼气能源、生态农业相结合,治理效果稳定可靠;运行成本低,维护简便,二次污染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