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制造网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智能制造网APP

安卓版

智能制造网小程序

营销推广更便捷

您现在的位置:智能制造网>环保设备>资讯列表>政策解读丨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5—2035年)》

政策解读丨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5—2035年)》

2025年04月15日 09:13:12 人气: 17941 来源: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
  一、修订背景与过程
 
 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,是省委、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,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。为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,2022年6月,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。2023年12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出台《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省委、省政府配套出台《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。因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印发时间早于上述文件,在工作目标设置、重点任务安排等方面,与最新政策要求不能完全契合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省生态环境厅对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进行了修订,形成了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5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纲要》),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、部门会签、专家论证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、公平竞争审查、合法性审查等程序。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,现正式印发实施。
 
  二、主要内容
 
  《规划纲要》共九章,第一章是美丽山东建设的总体目标;第二章至第七章,提出了具有山东特色、远近结合的6项主要任务;第八章和第九章,主要是强化支撑保障,压实美丽山东建设政治责任。
 
  (一)总体目标。与《意见》《实施意见》保持一致,即2027年美丽山东建设成效显著,2035年美丽山东基本建成,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全面建成。
 
  (二)主要任务。与《实施意见》总框架保持一致,并进行了细化完善补充。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包括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、“双碳”引领绿色发展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、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、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、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6项工作任务。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,包括协同治理恢复清新空气、“三水”统筹实现岸绿水清、系统防控维护清洁土壤、推进固废与新污染物治理、陆海联动建设美丽海洋等5项工作任务。三是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,包括建设高质量生命共同体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2项工作任务。四是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,包括切实维护生态安全、强化环境风险防控、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、强化生态环境健康管理等4项工作任务。五是加快建设美丽山东新高地,包括建设现代美丽城市、塑造特色美丽乡村、打造美丽山东样板等3项工作任务。六是开展美丽山东建设全民行动,包括创新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、传承弘扬生态文化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、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等4项工作任务。
 
  (三)保障措施。一是健全美丽山东建设保障体系,包括完善体制机制、强化政策保障、加强科技支撑、实施重大工程等4个方面。二是压实美丽山东建设政治责任,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山东建设的全面领导,落实工作责任,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等内容。
 
  三、主要特点
 
  (一)深入贯彻美丽中国建设总体部署。将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作为美丽山东建设的指导思想。贯彻《意见》部署安排,将全领域转型、全方位提升、全地域建设和全社会行动作为美丽山东建设的指导原则,提出2027年、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目标要求,与美丽中国建设步调保持一致。
 
  (二)全面落实美丽山东建设工作要求。根据《实施意见》框架,围绕深化新旧动能转换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、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,将原“八美共建”重点任务,按照绿色低碳转型、污染防治攻坚、生态保护修复、生态环境安全保障、建设美丽山东高地和开展全民行动6方面进行了整合,推动构建完善的美丽山东建设政策体系。
 
  (三)强化美丽山东建设任务责任落实。《规划纲要》为每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,确保事有人管、责有人担,推动任务项目化、清单化、责任化,加快形成美丽山东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。
 
  原标题:政策解读丨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5—2035年)》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271141964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智能制造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,https://www.gkzhan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企业推荐

更多